•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支持IPV6

先进事迹案例:60张荣誉证书背后拼搏的精彩——大理州巍山县“最美教师”宗瑞烨

时间:2021-06-11    作者:    文章来源:大理州纪委监委     编辑:

 

“教育就是守望,我愿意做一名稻田里的守望者,在教育这块圣土上,执着耕耘,不断前行……”这是36岁的青年教师宗瑞烨在一次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最近,宗瑞烨报送的课例《清明》又获得了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奖,成为大理州巍山县第一节部级优课。如今的她,在18年的教学生涯中已先后获得了60个奖。

孩子,老师用爱护着你们成长

2002年7月,18岁的宗瑞烨从大理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18年来,她时刻不忘初心,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践行着自己的承诺,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爱学生,是教师的本能。”这是宗瑞烨经常爱说的一句话。2007年9月,她被调到庙街镇比较偏僻地区的润泽小学,当地家长多数忙于生计,养蜂打工,顾不上孩子,班里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

当时班里有一个留守男童,纪律松懈、性格怪僻,经常与同学打架。宗瑞烨刚接手班级不久就密切关注到这个孩子,及时地到他家里进行了家访,找到问题根源所在。她刻意地去接近这个孩子,让他管理班级图书角,帮着他做好这份“工作”,向其他同学夸奖他的聪明能干,组织主题队会上为班里的留守儿童庆祝生日。当男孩接过同学们互赠的各种小礼物、小卡片时,眼角闪动着晶莹的泪花。一学期过去了,男孩面貌一新,和同学相处也融洽了。在老师多次联系、劝说下,他的父母也终于在寒假回来了。男孩从此像变了一个人,他的妈妈见人必讲宗瑞烨的好,他的奶奶抹着眼角的泪花说:“这孩子终于不淘了!”

宗瑞烨花了大量精力,把班上留守儿童的情况摸遍摸透,这些孩子父母的打工地点、联系电话全都了如指掌。通过感恩卡,写信、QQ……孩子们主动地和爸爸妈妈联系、交流,帮助他们打开了心里的结,家长们也渐渐明白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分批抽身回家照顾孩子。

宗瑞烨始终践行着“把每一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的理念,当时润泽小学住宿条件很差,男女生分开住在一间改造后的大教室里,放上高低床就是宿舍,冬天漏风,夏天蚊虫成群。孩子们来自山区,一床薄被、一个薄垫、一个枕头就是所有行李,铺在那硬硬的床板上。宗瑞烨禁不住一阵唏嘘,自己掏手工费给孩子们赶制草席垫床。往后的日子里,孩子们没带零花钱找她,有个头疼脑热也找她;夏夜里,宗瑞烨总会在睡觉前替他们点好蚊香;冬夜里,宗老师一定要去替她们灌好暖水袋、检查好窗户关紧了没有……

在宗瑞烨看来,耐心和爱心是坚守这份事业的法宝和最得力的武器。

天道酬勤,专业突破崭露头角

“要想学生成绩好,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她是近几年进步比较快的优秀青年教师之一。”云南省名师苏佳琴工作室的主持人苏佳琴这样评价她。2012年9月,通过公开招聘,宗瑞烨来到了南诏镇为民小学。她深知要想成为一名“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不仅要有博大的爱,还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要有探索创新的教研意识,也要有突出的教学业绩……她更加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课堂教学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载体,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多年来,宗瑞烨活跃在各种教学研讨活动中,每一次教学研讨课或是示范课都积极参与,勇挑重担。她说:“每次打磨一节示范课,都凝聚着整个集体的智慧和大家的心血,能有机会得到大家的指导,辛苦一点儿又算什么呢?”

凭着这股子韧劲和拼劲,宗瑞烨先后承担了县、镇、校级示范课近30余节次,起到了较好的辐射示范作用。2013年11月被大理大学聘为小学语文培训班的培训教师;在大理州2015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录像课评选活动中,她执教的口语交际课获州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

无论带哪个班,教什么样的学生,宗瑞烨都是满腔热忱、朝气蓬勃。她带着孩子们做手抄报、读课外书、参加社会实践、编作文集……天道酬勤,所有的付出换来的是孩子们茁壮地成长,她每年任教的学科教学成绩均名列前茅,先后获各级教学质量奖10次;她重视积累,积极撰写教学故事和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设计、教学随感、教学论文发表在《云南基础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并获奖12次;她苦练教学基本功,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竞赛,先后在镇、县、州级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23次。2016年,她被大理州教育局授予首届十大“最美教师”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多年来,宗瑞烨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教学工作以外,还踊跃参与到各种“送教(培)下乡”活动中去。她的足迹随着团队踏遍巍山县的青华、紫金等所有山区乡镇以及洱源县、宾川县等兄弟县市,带着课例和讲座与当地教师相互交流探讨,用行动辐射引领。她还积极参与义务献血、捐款捐物等各种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入党的初心和使命。

回首过去,60张鲜红的荣誉证书书写着宗瑞烨拼搏的精彩。她一直用爱守望着一届又一届孩子们成长,而这份爱也已深深浸润在她的血液里,最终成就了她最美的“教师梦”。(陆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