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及《99905银河官网 “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精神,为促进我系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科学发展,结合国家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物流类、电子商务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际,结合学院与系部实际,特制定本系“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我系成立于2015年8月,原为云南省财经学校会计教研室工商管理组(成立于2013年4月)。现有物流管理(大专1个班、中专2个班)、市场营销(中专4个班)2个专业,在校生260人,教职工5人。工商管理系各专业建设根据学院总体发展目标,强调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坚持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紧密,先后与云南空港物流有限公司、云南花卉产业集团等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些企业现已成为我系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我系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实习基地,参加企业一线的生产实践;同时与联办企业以签订订单培养协议的方式,为他们输送合格的毕业生,为其提供技能、管理培训服务。我系还面向在校生进行助理物流师、营销师和会计从业资格等技能培训和鉴定。迄今已为社会输送了400多名高等服务应用型人才。
我系新建伊始,专业教师缺乏,校内实训基地缺乏,校企合作规模尚小,未形成适合社会需要的专业集群。此外,我系专业教师以青年教师居多,企业一线工作经验不足,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第二部分 “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
近年来我省物流业处于较快增长阶段,物流基础设施具备一定规模,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业蓬勃发展,代表现代物流组织形式的第三方物流迅速兴起,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1、区位优势突出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潜力巨大的发展空间
云南省毗邻越南、缅甸、老挝三国,与泰国、柬埔寨非常接近,共有国家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8个、各类通道90多条,这些口岸和通道大多具备良好的外接条件;对内与广西、贵州、四川等省相连。因而,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珠三角“9+2”区域经贸合作中,云南的区位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具备发展成为东南亚物流中心和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的重要物流枢纽的区位条件,发展潜力巨大。
2005年云南省生产总值(GDP)3472.3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743.0亿元,进出口额47.4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4.4亿元;物流货物周转量656.49亿吨公里,其中:铁路270.37亿吨公里,公路381.96亿吨公里,航空1.23亿吨公里,水运2.93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331.6亿人公里。云南省烟草、矿产资源、花卉、果蔬农副产品、医药等特色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十一五”期间,云南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物流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云南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综合运输网络基本形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全省铁路、公路、水运、航空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基本形成。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8万公里,为全国之最,其中建成高速公路1421公里;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2327公里;民航机场10个,国内外航线160多条;内河通航里程2764公里。省委、省人民政府确定了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云南省将完成出省、出境通道高等级公路的全部改造,实现出境澜沧江、红河及出省长江的航道升级,形成以昆明为中心的物流承接地。到2015年将分别完成南昆、贵昆、成昆、内昆、滇藏5条铁路云南段的改造与建设,由桂、黔、川、藏四省区五向入滇,经云南路网后,实现沿泛亚铁路东、中、西三向出境,经越、老、缅三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的“五入滇、三出境”网络布局的战略构想。
4、物流企业迅速成长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营运载体
随着经济发展,一批具有现代物流雏形的物流企业正在快速成长。全省共有各类物流企业400多家,逐步形成了四类物流企业群体:一类是传统运输与货代、仓储企业转型的物流企业;第二类是合资或独资物流企业;第三类是民营物流企业;第四类是生产企业建立的物流企业。烟草、花卉、制药、精细化工、橡胶等产业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也具有相当水平。这些企业正逐步发展成为我省现代物流业的中坚力量。
5、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广泛运用为现代物流营运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目前我省已拥有近2万公里的电信网络干线光缆和1万多公里的长途微波线路,覆盖了所有州市和90%以上的县(市、区)。同时,EDI、ERP、MRP、GPS等一些先进物流信息交流、管理和控制的技术得到了应用。云南在边境口岸实现了“大通关”,构建了新型便捷的通关模式;昆明国际机场、昆明火车东站集装箱货场等口岸,实行“一站式”服务。比较完善的信息和网络技术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所必需的公用信息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云南省物流业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一是物流要素分属不同行业和管理部门,管理自成体系,导致物流资源分散,上、下游企业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供应链关系;二是部门、地区分割现象较严重,广泛采用现代物流面临障碍;三是缺乏功能齐全、竞争力强的物流龙头企业;四是物流人才不足,高级物流人才匮乏,现代物流教育培训急需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商务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交易总额增长近2.5倍,2010年达到约4.5万亿元。电子商务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能力日益增强,正在进入密集创新和快速扩张的新阶段。
电子商务不断普及和深化。电子商务在我国工业、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旅游和城乡消费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得到拓展,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正在形成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的发展态势。跨境电子商务活动日益频繁,移动电子商务成为发展亮点。大型企业网上采购和销售的比重逐年上升,部分企业的电子商务正在向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等业务集成协同的方向发展。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普及率迅速提高,2010年中小企业网上交易和网络营销的利用率达到42.1%。网络零售交易额迅速增长,“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达100.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逐年上升,成为拉动需求、优化消费结构的重要途径。2010年我国网络零售用户规模达1.61亿,交易额达到513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3.3%。
电子商务支撑水平快速提高。“十二五”期间,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信用服务、电子支付、现代物流和电子认证等支撑体系加快完善。围绕电子商务信息、交易和技术等的服务企业不断涌现,2010年已达到2.5万家。电子商务信息和交易平台正在向专业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社会信用环境不断改善,为电子商务的诚信交易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电话支付等新兴支付服务发展迅猛,第三方电子支付的规模增长近60倍,2010年达到1.01万亿元。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对电子商务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网络零售带动了快递服务的迅速发展,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达23.4亿件,业务收入达574.6亿元,其中网络零售带动的业务量占快递总量的一半左右。2010年底有效电子签名认证证书持有量超过1530万张,电子证书正在电子商务中得到广泛应用。通信运营商、软硬件及服务提供商等纷纷涉足电子商务,为用户提供相关服务。
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十二五”期间,我国网络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用户规模快速增长,2010年互联网普及率达34.3%,网民规模达到4.57亿,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8.59亿,其中3G用户数达到4705万。网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资费水平不断降低。全社会电子商务应用意识不断增强,应用技能得到有效提高。电子商务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围绕促进发展、电子认证、网络购物、网上交易和支付服务等主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章和标准规范,为构建适合国情和发展规律的电子商务制度环境进行了积极探索。
电子商务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电子商务对促进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发展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对经济转型和价值创造的贡献潜力尚未充分显现。二是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尚不成熟,服务能力尚待增强,服务水平尚待提高,服务范围尚待拓展。三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制度环境还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有待增强,信用体系发展亟待加强,网上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恶意欺诈、违法犯罪等问题不断发生,网络交易纠纷处理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电子商务发展的信心。四是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健全,投融资环境有待改善,统计与监测评价工作亟待加强,全社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网络空间的经济活动规律有待进一步探索。
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将处于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这必将为职业教育提供巨大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市场需求空间,将是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特别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一个世界跨度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新兴经济带正在形成,并需要大量的各级各类人才的有力支撑,这为学院发展和对外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等方针的确立,为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健康而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于2014年6月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六部门及时出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具体思路和政策措施,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必将随之加大。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中,职业教育尤其是民办职业教育必将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云南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按照《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标要求,到2020年云南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40%。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还十分繁重。
我院被列为“云南省特色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单位”,这将是学院建设和发展中的一场深刻革命,它将从更深程度上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高职教育育人的体制机制,因此它是提升办学水平的一次难得机遇。在未来三年的建设期内,以云南省下达的《任务书》及各项建设指标为引领,积极开展建设工作。通过三年的建设,学院内涵一定会得到显著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加强烈,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学院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整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课题;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院专业结构的优化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创新的任务异常艰巨;面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改革与创新意识、办学思路、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将面临巨大挑战。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有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文件精神,遵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人才市场的规律,以教育部提出的“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作为宗旨,用新时期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来指导本系各专业的教学改革,在专业教学改革中充分体现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变换的适应能力,增强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以专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强专业建设,以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系统加强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对市场的适应性和毕业生质量。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办学水平,是一项涉及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一项系统工程,搞好专业建设,对于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和课程结构,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全国物流业和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以及云南省人才需求状况,结合我系和学院实际,“十三五”期间在专业建设发展上以工学结合、强化实践、内涵发展为主线,力争物流管理专业申报成省级高职示范专业,组建高职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专业。
1、各专业完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全系内各专业进行跨专业选课,强调技能与素质并重、知行合一,强调实践课程的主导。
2、加强校企合作,创办“空港物流” 试点班、“健之家” 试点班等;
3、丰富校企合作方式,与合作单位联合开展“主题沙龙”、“五星体验”活动,加强学生对物流和电商的职业认识。
4、组建校园超市,通过线上线下交易并行,让学生对超市管理、电商营销及运作有基本的了解;组建“菜鸟驿站”,让学生实际参与配送业务,获得职业认知。
1、每年申报与完成2-3项院级科研、教学改革课题,省级以上科研立项课题、综合教改项目争取到2020年完成不低于3项。
2、各专业所有的职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设计及说课全部完成,教学资源库更加丰富完善。
3、完成不少于7门主要实践课程的实训指导书和任务书的设计及开发工作,在确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认真讨论并制订课程标准(含实训标准),探讨恰当的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
4、充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MOOC的共建共享,争取在2018年底,有1-2门课程进行慕课的建设和翻转课堂的实施。此外,利用校园网络进行网络课程建设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所有教学资源全部上网,为学生自学和远程学习创造条件。
5、专业教材建设规划。加大教材建设的力度,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岗位需要的工学结合的实训课程,于2020年底前,自编5-10门教材、校本教材或实训指导书,努力提高教材的质量。经过五年的努力,争取实现全部课程使用规范性的优秀高职高专教材或自编校本教材。积极采用教育部推荐的、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或者全国重点大学编著并适合本校专业教学实际的教材。
物流综合实训室以仓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为基础,通过模拟物流工作流程,将第三方物流公司、供应商及用户、运输监控调度管理、自动化仓储、仓储配送、自动及人工辅助分拣、条码技术应用、叉车装卸搬运、包装机械应用等系统的基本功能,通过局域网贯穿商流、物流、资金流过程中的全部信息流活动,为学习提供一个灵活真实的物流实训环境。本实训室分别设置有原材料仓储实训区、条码及RFID实训区、自动化立体仓库实训区、电子拣货实训区、生产流通加工实训区、电子标签分拣区、打包封装实训区、运输配送实训区、商业连锁经营实训区、多媒体讲解区、物品存储区、物流软件实训区域等。可以为物流管理专业(港口物流方向以及采购与供应链方向)、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商务经纪与代理(进出口报检)专业提供物流工作过程的实训。
本实训室主要实训货物进出库管理、货位管理、盘库管理、使用堆高车进行货物上/下架操作、无线扫描设备的操作、条码设置与打印、RFID信息的读写与清除、库内调度与移库管理、电子标签控制台设置与终端拣选作业操作等技能。
仓储实训室是以自动化立体仓库为主,结合计算机技术、信息采集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GPS等先进物流和仓储技术、无线射频技术,完成入库、理货条码生成、上架存储分拣流通加工、出库,配送等一系列仓储运营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训场所完成一系列物流操作,从而得到全方位的训练,满足模拟教学需要,为运输(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培养出掌握先进物流理论知识,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等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该实验室主要面向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主要承担《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等课程的综合性实验。本室以现代化的电子商务运行模式为主,能完成网络销售(B2C,C2C,B2B)前后台管理、电子数据交换EDI、物流管理、网上银行、电子银行、电子支付、CA认证、电子合同在线签订、办公自动化等模拟实验。系统设置了教学园地模块,实行互动教学模式,以不同的角色学习电子商务模式的交易流程和方法,并能自主的开展商务理论与实践应用,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现代电子商务理论及应用性技能,增强感性认识及拓展专业就业的空间。
校园模拟超市是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类课程进行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通过建立一个仿真环境让学生参与到超市运营的各项工作,使学生更真实有效地掌握超市所有商品的销售规律和销售技巧;能根据商品的进价、售价和毛利目标准确。能按照根据顾客的要求准确、熟练的销售商品;能判断商品的生产日期、生产厂商、生产地址、许可证号等相关产品知识;熟悉各类商品的包装、陈列标准,并时刻检查、保持货架的丰满美观;熟悉并规范使用超市所有设施设备,熟悉超市的商品编码并能熟练收银;熟悉超市经营的流程,并能正确填写各种单据表格,熟悉单据表格的传送。并且结合网络做好营销和配送。
(5)VBSE实验室(可容纳126名学生开展多专业综合实训)
适用于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工作岗位上通过完成典型的岗位工作任务、学会基于岗位的基本业务处理,体验基于岗位的业务决策,理解岗位绩效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真实感受企业三流之间(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起承转合的过程;全面认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和主要业务流程;体验企业职能部门间协作关系以及政企合作相关等外围相关经济组织与管理部门之间的业务关联,让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学生群体,能够在模拟真实企业办公环境,让学习感知更加透彻,通过分角色扮演真实职业岗位,去体验企业完整业务流程、岗位业务操作,让课堂变成上班实习。
学生通过对真实商业社会环境中典型单位、部门与岗位的系统模拟,可以身临其境的体验岗前实训,认知并熟悉现代商业社会内部不同组织、不同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特性,培养学生从事经营管理所需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使学生在毕业前夕对企业业务流程有个充分的认识,缩短毕业后上岗的适应时间,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6)ERP沙盘实训室(可容纳60名学生开展实训)
运用直观的沙盘教具,结合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讲师点评,使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体验企业的采购、研发、生产、销售、计划、财务核算、筹资与投资管理等各方面的运作流程,体验承担经营的风险与责任,学习管理知识,掌握管理技巧,感受管理真谛,体验团队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企业经营管理的素质与能力,深入理解和有效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理论,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及方法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课程涉及的知识包括营销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研发管理、采购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实施企业经营决策模拟活动,来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历程,探索企业经营管理之道。
(1)在现有实训基地基础上,再开发6-10家企业作为实习基地;
(2)根据关联企业的要求,组建订单班进行教学和实习。
(3)物流、营销和电子商务公司实训基地5-10家。
在全日制办学规模上档次的前提下,本系将积极利用专业优势,大力发展技能鉴定与对外短期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坚持“走出去,招进来”的路子,深入市场为物流和营销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培训工种有:物流师(初、中级)、营销师(初、中级)、电子商务师(初、中级)、办公自动化(中、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考试合格发给由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到2020年底,与相关单位合作,完成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人次达500人左右;在职培训企业员工1000人次左右。
1.继续与实习基地探讨办学模式与办学实体,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场地。
2.与西部院校对口支援建设,利用现有资源,开展长期和短期培训,满足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需求。
3.条件合适时,可考虑与泰国皇家理工大学、澳大利亚等职业院校国际合作办学,培养国际水平人才,建设精品专业。
成立由系主任、专业带头人和各教研骨干组成的落实“十三五”规划专项工作组,按照不同的角色,明确分工,分块负责目标管理、顶层设计、任务分解、统筹协调和过程跟踪与督导,确保专业建设取得预期效果。
加强岗位设置管理,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改革评价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激发师资队伍活力。以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为领军人物带动工商管理系课程与专业的发展。
提高办学水平,核心是课程建设的水平。把课程建设作为带动工商管理系专业建设的龙头,夯实课程建设基础,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好学科带头人,凝练学科团队,将课程建设的成果运用于专业建设和教学效果。
大力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确保管理重心下移,使各专业教研室承担专业建设、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实习实训等方面职能,同时,建立健全相应奖惩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和效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包括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也包括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投入,以及用于支持与专业建设有关的教研科研立项、优秀成果奖励等。